10月26日,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、贵州省总工会主办的“2025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贵州赛区决赛”;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贵州省教育厅、共青团贵州省委主办的“第四届贵州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决赛”在贵州医科大学(云漫湖校区)圆满落下帷幕。本届大赛以“培育创新人才,服务产业发展”为主题,聚焦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绿色科技、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。通过初赛选拔来自全省企业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支团队、600余名创新人才进入决赛同台竞技。经过激烈角逐,两个赛事共评出一等奖20名、二等奖40名、三等奖60名。


相较于往届,本届大赛在赛事机制、项目质量与服务体系三大维度实现全面升级。其中,赛事机制创新尤为突出,首次增设“成果推介环节”,为参赛团队与投融资机构搭建面对面洽谈平台,助力优秀项目完成从“赛场竞技”到“市场落地”的跨越,畅通成果转化关键链路。本届大赛赛程整体划分为企业赛、大学生赛及成果推介活动三个阶段。经过前期多轮选拔多支优秀团队脱颖而出,在成果推介环节进行现场路演展示,进一步推动创新项目与市场资本、产业资源精准对接,加速技术价值向产业效益转化。在项目质量方面,本届参赛团队展现出从“技术应用”向“源头创新”的跨越。据统计,超过75%的参赛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多项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体现出贵州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。

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杨泳滨副主席在闭幕式上表示,创新方法不仅是破解技术难题的工具,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。他指出,省科协将持续构建“培训—赛事—转化”一体化服务链条,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,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能。
“这次大赛对我们团队来说是双重收获!一方面,通过系统培训和实战打磨,我们把TRIZ创新方法从理论吃透到能熟练用在产品迭代上;另一方面,通过成果推介环节对接了投融资机构,项目落地的路径和时间表都清晰多了”赛后,参赛队员感慨道,“以前总觉得技术转化离市场有距离,这次直接把‘桥梁’搭到了眼前。”

自2019年牵头举办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贵州赛区赛事以来,贵州省科协持续深耕创新生态培育,逐步将该赛事打造成激发一线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、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核心平台。截至2025年,依托这一平台,贵州已累计培养创新方法导师超200名,成功破解产业技术难题300余项,催生专利成果300多件;更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,为地方创造超3亿元经济效益,切实将创新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。
下一步,贵州省科协将进一步优化赛事机制与服务体系,聚焦企业技术攻关、高校成果转化等核心需求,加大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力度,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,为贵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注入更强科技动能、贡献更多创新力量。